服务热线
13706606868
音乐声波是一种高质量的能,作用于人体后转化为生物能,激活人体潜在能量的发挥;声波可调节人的生物节律,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,使各个组织系统处于一种良好的运动状态,如心率快慢、呼吸节奏、脉搏起伏、胃肠蠕动,甚至肌肉收缩舒张等;声波对中枢和内分泌系统是一种良性刺激,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出有益于健康的激素、酶类等生命活性物质,从而达到缓解压力、安神、解乏、镇痛、降压、调节心律、帮助入眠、提高免疫力、增加神经传导速率、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等不同的治疗效果。音乐还可以活化脑细胞,起到儿童启智的作用,刺激婴儿的大脑思维能力,让他们更聪明健康。
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典籍《黄帝内经》就提到了“五音疗疾”的理论:真正的名医不是在于下针和用药,而是懂不懂“乐韵”,所谓“一曲终了,病退人安”正是此理。究竟音律是否真的像药物一样有效力?“体感音乐疗法”的治疗原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让情绪出走。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。“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,改善人们的情绪,振奋人们的精神。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、焦虑、忧郁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,提高对疾病的应激能力。”
方法/步骤
声音的刺激能够直接引起人类兴奋度、强度、紧张度、发生时间的情感变化,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。我们今天的论题不要讨论得太深,但是有一对词你需要知道和区分好——“联觉”和“联想”。
所谓“联觉”是对一种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。“联觉”是发生在感觉层次上的,因此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反应。 “联想”它不是电脑,它是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,是融入了情感体验的高级反应。人的“高涨”、“强烈”、“紧张”、“低落”等心理活动状态被称为“情态”。人对“情态”的体验称为“情绪”。由比较明确的价值判断引起的“情绪”体验称为“情感”。
中国古代的音乐只有五音:角、徵、宫、商、羽。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古代博物学家赋予了五行的属性:木(角)、火(徵)、土(宫)、金(商)、水(羽)。中医学是个各学科的交汇学科,真正的中医大师就是个博物学家!这五音曾经一度处于失传或无人研究的境地。感谢那些挖掘古音乐的学者和大家,使她重见天日。
道医心理学讲,音乐可以感染、调理情绪,进而影响身体。在聆听中让曲调与情志、脏腑之气产生共鸣,达到鼓动血脉、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。"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(心率、心律、呼吸、血压、脉搏等)相吻合时,就会产生生理共振、共鸣。"这就是"道医音乐疗法"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。
"百病生于气,止于音也"其中这个气不单单是指情绪,其实主要是指五脏的脏气和六腑、奇恒之腑之气。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,脏腑之气的差异,配合不同的音乐,就可以使五音防病、养身。运用五行原理,五音的相生、相克、相互制约关系,五音搭配组合,影响失调的人体来调和身体。
"用乐如用药。"在繁体字中,乐、药、疗三字同源,音乐与药物、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。音乐可以舒体悦心,流通气血,宣导经络,与药物治疗一样,对人体有治疗的能力。
音乐也有归经、升降浮沉、寒热温凉,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。而且音乐需要炮制,同样的乐曲,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、节奏、力度、和声等等,彼此配伍,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。"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牵强的感觉,但是也体现了音乐的医药作用。
人类感情中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感情,尽管都能通过音乐得以充分表达,但从医疗的角度来看,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治疗作用的。应该说,多数音乐对不同患者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,这是不容怀疑的。但是,也有一部分刺激性过强的,或使人产生恶性反应的音乐则不宜用于治疗之中。例如那些矛盾冲突极为激烈的、时有突强音响出现的音乐,嘈吵、烦人、使人不安的音乐,表现手法过于古怪、荒诞的音乐,旋律性不强而又不美的音乐,旋律、和声、节奏、音响都带有刺激性的音乐,以及格调低下的音乐等等,都不宜作为治疗之用。而那些旋律优美动听、情绪欢快、充满激情、对人具有良性感受、能产生有益联想的音乐,则完全适用于治疗之中。